發(fā)布時間:2010-06-28 14:53:42 訪問次數(shù): 佚名 信息來源:中國共產黨新聞
-
◎憂患意識是一種危機感、責任感、使命感。居安思危、增強憂患意識,是我們黨成功應對國際國內各種風險考驗的重要保證。
◎增強憂患意識,就是要正確認清形勢,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奮發(fā)有為的精神狀態(tài),不斷開創(chuàng)現(xiàn)代化建設事業(yè)的新局面。
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:“全黨必須居安思危,增強憂患意識,常懷憂黨之心,恪盡興黨之責?!蔽覀円骖I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和現(xiàn)實意義,不斷增強憂患意識,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,保持開拓進取的昂揚銳氣。
縱古覽今品憂患
憂患意識,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,是促進國家進步、民族振興的催化劑和動力源。
——憂患意識承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。中華民族是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,因此在千百年生存發(fā)展進程中,它始終強調“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”;它認識到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”,強調未雨綢繆,防患未然;它倡導憂國憂民,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,以天下為己任,任勞任怨;它將憂患與勤儉和勤政相聯(lián)系,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”,總結出“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”的寶貴經驗教訓。
——憂患意識凝聚著我們黨深刻的歷史經驗。我們黨是一個在憂患中誕生、奮斗并不斷壯大的政黨。全國解放前夕,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“進京趕考”的問題,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“兩個務必”的著名論斷。鄧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強調,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,還處在初級階段。鞏固和發(fā)展社會主義制度,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,決不能掉以輕心。江澤民同志也指出,實現(xiàn)中國現(xiàn)代化的宏偉目標,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任何時候都不能渙散革命意志,懈怠奮斗精神。黨的十六大結束不久,胡錦濤總書記就到西柏坡學習考察,重溫“兩個務必”,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,大力發(fā)揚謙虛謹慎、艱苦奮斗的優(yōu)良作風??梢哉f,憂患意識始終貫穿我們黨的建設歷史。89年的歷史表明:我們黨是在憂患中誕生、發(fā)展和壯大的政黨,我們黨已把憂患意識深深地融入黨革命、建設與改革的全部實踐中。
——憂患意識包含著豐富的時代內涵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在全球化視野中審視我們面臨的形勢可謂憂在眼前,患在腳底。這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量:一方面,全球化時代條件下來自國際的風險和挑戰(zhàn)。遏制中國發(fā)展強大,始終是西方國家的戰(zhàn)略,他們不斷制造“中國威脅論”,各種反華勢力不斷打出“人權牌”、“民主牌”、“臺灣牌”和“西藏牌”等等,給我們的發(fā)展設置層層障礙。特別是近兩年的人民幣升值、全球金融危機,都引發(fā)了我國出口型企業(yè)受困、國內通貨膨脹、股市低迷、房價攀升等一系列經濟問題,不能不使人憂慮。另一方面,我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(fā)展過程中帶來的種種風險和挑戰(zhàn)。這些年,我們的經濟發(fā)展成就顯著,但代價高昂。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低效能的經濟發(fā)展路子并沒有根本改變,經濟運行中長期積累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。同時,貧富差距和城鄉(xiāng)差距、分配不公、社會保障等問題所引發(fā)的矛盾在持續(xù)增多。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應對和解決,所引發(fā)的嚴重后果可能吞噬30多年來改革發(fā)展成果,甚至影響國家的穩(wěn)定和現(xiàn)代化建設進程。
【1】 【2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