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工干部學習要做到“三勤四要”
發(fā)布時間:2008-07-25 15:13:00 訪問次數: 中共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(qū)委常委、組織部長 李曉波 信息來源:中國共產黨新聞網
-
歐洲發(fā)達國家冰島把每周四定為“學習讀書日”、戰(zhàn)后日本經濟的騰空起飛、亞洲“四小龍”的快速發(fā)展,無一不以文化知識為崛起之基,面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,人類文化圖景不斷更新、社會生產形式、經濟組織結構、資本流通方式重大轉變的新時代,組工干部應成為掌握多種知識的綜合性人才,而學習是組工干部不斷補充知識的捷徑,但由于部分組工干部的學習方法不對頭,結果書沒少看,其收獲甚微,那么組工干部怎樣才能學好、學活呢?筆者認為,組工干部只有在學習中做到“三勤四要”,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“三勤”即勤讀、勤記、勤思。
組工干部須勤讀。即勤動眼、多讀書。古人云: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崖苦作舟”。各種報刊資料浩如煙海,無論哪一種書報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組工干部以啟發(fā)教育,但我們自學中常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,就是時間和精力有限,所以我們要在工作百忙中,以“擠”的方法獲得學習時間,以“鉆”的方法求得問題的深入,要具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,車胤囊瑩,孫康映雪,匡衡無燭鑿壁偷光的勤學精神,同時應把握報刊的系統(tǒng)性,要在重點問題上多花點時間精讀細讀,反復復習幾遍,這樣就學得深一點,然后再擴大范圍,選讀水平較高的報刊書籍,從某種意義上說,書讀得越多,知識面就越寬闊,頭腦就越聰明,思維就越敏捷,人生就越充實,看問題才站得高、望得遠。但要堅決防止那種“這翻翻、那看看,今天看這本、明白看那本,沒有計劃亂抓一氣”的壞積習。
組工干部須“勤記”。一方面,組工干部對組織工作的業(yè)務知識應該牢記,但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,能夠突破局限,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,如果對業(yè)務上的問題談不上太了解,閉上眼睛死背書,獨立地去記是不牢固的,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;另一方面,組工干部要多記筆記,善于積累。荀子曾說過:“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備焉。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?!彼自捳f: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”,同樣一件事情,用筆記一次比用眼看三遍還難以忘掉,如果系統(tǒng)的去學習,最好用剪貼的辦法記,而讀那些零散的資料,摘記的都是些只言片語,最好用固定學習本來記,但要保證標題醒目、內涵精簡、重點突出、分類合理,并做到常翻??矗皩W而時習之”,這樣才能“積沙成塔”、“積腋成裘”,從而加深、鞏固長期記憶。
組工干部須“勤思”。就是勤動腦,多想問題?!度纸洝愤@樣教育人要“口而誦,心而維”。韓愈在《進學解》中教誨弟子說:“業(yè)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毀于隨。”孔子也說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,可見只看書不思考是沒有收獲的。只有多思、深思,才能“涉深水而得蛟龍”。因此,組工干部讀書看報學習時應該和思考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,這樣做目的是:(一)能更好的理解學習的內容,把看到的片面或表面零散的資料,經過頭腦加工思考,去粗取精,去偽存真,在認識上來個飛躍;(二)把學習到的知識經過動腦思考,加深記憶,日積月累,就能促進自己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;(三)邊學邊思考,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,就能真正總結出可供借鑒的經驗或教訓。
“四要”即要選其精、解其言、知其意、明其理。
組工干部要“選其精”。就是說組工干部要在學習中調閱自己的閱讀口味,揉和自己的閱讀取向,要善于選取最好、最有用也最需要的東西學習,并不是淺嘗輒止,而是深入把握,不是囫圇吞棗,而是領會要義,真正做到有所選擇,有所側重,切實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、愛好,對那些有價值的、對工作有幫助的書要精讀,對與自己關系不大的書應粗略地讀,知大意即可,對與工作差異較大、隨意翻翻的書可瀏覽大字標題,偶有感興趣的章節(jié)可細讀。這樣就不至于像盲人騎瞎馬亂碰亂闖了。
組工干部要“解其言”。首先要有一個好心情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個人的心態(tài)對于事情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影響,組工干部的學習也是這樣,俗話說:“三月不知肉味”,只要全身心的投入,有一個好心情就能變被動為主動,就能調動一切可能積極因素,用最短時間、最快速度,理解最豐富、最隱澀的語言信息;其次要做到不恥下問。任何一個人,即使是文化巨擘,生下來都是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,所有知識都是來自于后天的學習,來自于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繼承,所以要以學、問為榮,不知自己的無知,更是雙倍的無知;第三要徹底理解其語言,黃金未是寶,學問勝珍珠,對確定有幫助要讀的書,一定準備好工具書,弄懂個別生字和生詞、以及成語典故的出處和作用,理解作者的意圖,力戒一知半解。
組工干部要“知其意”。《三國志》云: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”,所以組工干部在學習中要熟讀??鬃幼x《易》,“韋編三絕”說明他讀這本書遍數之多,古人尚且如此,在浮躁多于寧靜、功利多于淡泊的今天,我們更要克服困難,重復多讀,要真正讀得進去,讀得癡迷有加,情有獨鐘,真正理解它的意思,這樣才會達到“學富五車、才高八斗”之境界,就能領略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之意蘊。古人曰:“讀詩要得弦外音、味外味”,就是告誡大家要在文字之外全面深刻、正確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,倘若只局限于文字中,那便是死讀書了。
組工干部要“明其理”?!爸灰Ψ蛏?,鐵杵磨成針”,組工干部學習只要經年日久的守望,鍥而不舍的堅持,其學習尤如蜂采蜜,并將采集到的花粉釀制成蜜,就能從學習中感到一個民族的氣節(jié)與尊嚴,品味出色香味佳的文化底蘊,洞悉其精華,擇其要義,有所感悟,自己在工作實踐的運用中才會靈活多變,各種報刊書籍才會成為“面包”、“陽光”、“階梯”、“方向盤”,著文寫作才會有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之感。